《心無罣礎》一詞乃出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意思為心中了無牽掛,沒有負擔。這書帶出的含意是希望眾生都能夠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安樂,亦是佛教起源的目的。為了方便攝授眾生,此書把繁複的佛理轉換成一個個有趣的故事,透過展述簡易且深刻的情節,引導眾生正確地思考人生觀,而書中的內容主要分為「四大心」以敘述我們做人需要持有的基本四個心態觀念。

「無愧心,跌倒不痛」︰有了無愧的心,即使跌倒也不會感到痛楚,因為能夠清晰地做好自己的份內事,就算最終是失敗的,也是可以原諒的。
我們做任何事總會受著我們的心境而有所不同,現實生活中,凡事總有兩面,有黑有白,有是有非,心存善念者,看出的事物總是完美,無暇的;相反,心懷惡念者,卻弄不清對與錯,往往選擇逃避問題,不敢面對現實。
文中有一故事“誰是你的鄰居?”正正地說出善者與惡者的分別,文中的老人家巧妙地運用了一條簡單的問題去問兩位想尋找新居所的年青人,問題的原意想試探他們是如何看待之前鄰居,第一位年青人說他們是自私自利的,不友善的;第二位說他們是十分友善的,且樂於幫助,最後老人家選擇了第二位的青年,讓他住下來。這故事的原意是若不能改變你自己心中的想法,即使不停地更換地方,直到最後已是不能令自己住得開心,相反,若是自己一心便感到滿足,無論你如何轉換生境,該處都會適合居住。
所以,當我們遇到不公平的對待時,不應埋怨他人,上天,甚至父母,而是首先再三反思自己的行為,嘗試從善念的角度觀看世界,以他人的界限作量度指標,切忌過於以自我為中心,學懂以接受去取代逃避。

「善良心,活得自在」︰擁有善良心,即擁有大悲心,有了大悲心,即能慈悲地對待別人,而佛教有句箴言︰「慈悲無敵人」,當你的四周皆為朋友,必然活得自在。
我們做事不需要刻意著重別人的注意,這反而會令我地不能好好地發揮出自己應有的實力,因為渴望被人讚賞的觀念,會把我們原本的心轉移,文中有一句「只有時間才能證明誠信的重要性,也只有誠信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同樣的道理,若自己真的有實力,有才能,只要你好好地做好自己,假以時日總會被人所發掘,所以我們不用刻意改變自己,令自己活在痛苦中。
慈善家李嘉誠先生已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在創業的時候,他單以自己誠信去找能擔保自己的商家,最後他的成就可算無人不曉。善良的心每一個人都擁有,也是勢利的武器,問題只在於你有否把它表露出來。
以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來言,如果他們能夠真心地交朋友的話,彼此間少一份猜忌之心,加上多方面體量,多方面協助,並建立兄弟的關係,那坦克,戰機,軍艦不是馬上失去作用嗎?

「平常心,釋懷無憂」︰擁有了平常心,我們做事便不會三心兩意,亦不會執著於一些無謂的事,從而做到釋懷無憂。
平常心可算是最難辦到的事,我們不是聖人,做事總會出錯,但往往都是基於本身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衝動地做出令自己後悔的事。僧人修持禪定,也正正為了解除被煩惱所束縛,基於平常心可使你看透事物本來的真相,在完全了解和明白背後原理的時候,自然不會沉沒在愚癡中。
「太好了,這種事情竟於我身上出現,又能給我一個成長的機會了。」這是牛仔褲大王李維的座右銘。每當他每次遇到困難時,都會想起這句說話來激勵自己,以保持自己處於一個不變的心,從而清晰地思索,並尋求新的解決方法,這句話可算是他的成功之道。文章提及到他每次想出來的解決方法都被外人所利用,但他沒有因此而有所埋怨,反而努力地尋求另一生計,「牛仔褲」就是這樣被他製造了出來。
我們學習也需要保持著一個平常心,遇到不明白的問題時,不是選擇「跳過」,或者對著問題發呆和產生畏懼感,反而更需要正視問題及尋求解決方法,因為問題不會自動消失,且世上無不能解決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只在於你能否以平常心去戰勝它。

「傳愛心,一生快樂」︰有了傳播愛心的慾望,最後得益的總是自己,因為能夠做一些事除了自己得到利益外,別人也能受惠,所得的功勛還不能令自己一生快樂嗎?
不論任何的愛,只要是出自真心的,都是暖心的,溫柔的,佛教之首佛陀的一生無時刻都在傳播他的愛心予世人,亦為世人而尋求出離生死的法門,使我們今生來世已不用受煩惱的支配,從而令我們得到快樂。
文中「三袋米的故事」中,那母親的功德雖不及佛陀的偉大,但她可算是各母親的典範。單身家庭的她為了兩餐的飽飯已經廢盡心思,卻還要為了孩子的能夠在學校寄宿的問題而廢盡苦心,且四出尋求供給食堂的米糧。別無他法的情況下,她為了不影響孩子的自尊心,決定自己一個行到對面的村莊行乞,當時冬天的寒風吹過不停,但她都堅持行乞,不是乞討金錢,不是乞討棉衣,只是乞討家家戶戶「缸底米」。為何她有如此的毅力?因為她是以自己的孩子作出發點,希望讓孩子能夠繼續讀書,當她看到孩子微笑時,就是她整輩子最大的安慰。
其實,人人都可以付出愛心,且愛心並沒有大小之分,所以我們不應計較付出的多少,反而應持有為他人付出的心,例如︰發生於零四年的海嘯及零八年的四川大地震,不是損了金錢才算是傳播了愛心,如果當時你曾經有關心災難者,亦算是一種付出,當談到最偉大的付出,必然是在零三沙士中犠牲的一班醫護人員。

最後,雖然我們都不是佛教教徙,但有又誰不渴求心無罣礙的生活呢?最終,你想你的生活是如何就在乎於你的心如何,試問問你今天有否用心去感受生活,用心去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ackSpider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